20世纪初中国留学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美国,日益崛起中的美国意图争夺在华领导权,但美国政府依然推行限制华工和中国留学生的严苛政策,一些美国民众也存在歧视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美国政府推行庚款留学计划,为美国赢得了中国精英阶层的好感。美国高校拓宽招生渠道,并在学费、学业管理和课外生活等方面给予中国留学生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美国商界和基督教会的民间关怀也改善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和生活条件。通过多元化以及多层面的管理与接触,美国成功地以无形手段,拉拢了中国青年精英阶层,传播了美国宗教文化、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进而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改造与转型。

《20世纪初中国留学》

图片源自于网络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美国新闻: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向哈佛大学选派留学生。

首批留学哈佛的中国学生于1909年毕业,他们当中有罗邦辉、秦汾、金岱、李嘉同、马岱君和刘端恒等人。1909年至1922年,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在哈佛大学求学的有21位。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佛大学外国留学生中,以中国学生为最多。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与哈佛大学的往来日益密切。90年代初,中国留学生再次荣登外国留学生之人数冠军宝座(包括港台学生在内),己经是九连冠了。

早年在哈佛大学留下足迹的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有:

赵元任 语言学家,作曲家。1915年入哈佛攻读数理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陈寅格 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18至1921年在哈佛大学研究古文字学和佛学。

林语堂 作家,语言学家。1919年入哈佛大学,后获文学硕士学位。

杨杏佛 我国现代科学倡导者。先在康奈尔大学攻机械工程,后转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

竺可桢 科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质系攻读气象学。

李济 人类学家。1920年进哈佛研究人类考古学,1923年以学术论文《中华民族的形成》获博士学位,并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梁实秋 文学家,翻译家。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受教于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璧德。

梁思成 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后,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进一步研习。

1936年,时值哈佛大学300年校庆,中国哈佛大学校友会给母校捐赠了一座龟背大右碑,这是中国留学生在哈佛校园留下的一片集体足迹。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