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华人“爬藤”的势头虽然并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但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华人父母在对待自己子女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上心态更开放,对子女素质和性格的培养更为关注。

《北美华人》

北美华人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极其重视,因此选一个“好学区”成为不少人安家的首要考虑。在国内一些特大城市,纵使某些名校的学区房已十分昂贵,许多家长也甘愿倾尽财力,置房一间,只为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北美的华人群体在这方面的情结也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爬藤”,即父母拼尽全力培养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能跻身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常春藤盟校。

原来,在美国城市,翻阅各种华人报刊杂志,经常能看到瞄准各类名校的补习班广告。如今,随着北美的华人移民增多,在华人论坛及微信群里,这种“爬藤”现象的影响力正在不断被放大。

《北美华人》

北美华人

和国内一样,美国也有所谓的“学区房”,如果想上优质的公立学校就必须居住在相对应的社区,因此每至开学季,“学区房”就成了华人积极寻觅和竞标的稀有物种。和国内不一样的是,美国的“学区房”可买可租,所以在一些房价极其昂贵的学区,华人家长也会采用整租甚至合租的方式,只为让适龄子女进入名校升学率高的中小学校。

美国自肯尼迪时代开始,实行所谓的平权政策,在就业和福利上倾向于照顾底层少数族裔,主要包括非洲裔和拉美裔。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平权政策似乎愈演愈烈,在执行过程中人为强调照顾非洲裔和拉美裔,并继续向医保和教育领域延伸,甚至在名校录取率上对学习成绩一向傲人的亚裔亦开始设限,这对热衷“爬藤”的华人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政策,也导致不少本属于民主党阵营的华人倒戈支持特朗普。

《北美华人》

北美华人

在这种平权政策的大背景下,华人“爬藤”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中国孩子间的竞争。比如美国有的私立学校在入学考试时,会明确告诉家长,他们将录取多少比例的亚洲学生,甚至直接说明其中包括多少华裔学生,以及男女比例。公立学校则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因为这些学校通常会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置“快班”,没有真才实学是考不进去的。但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公立学校取消“快班”的现象,据说因为能考进去的大部分是亚洲人,这就引发了其他种族家长的不满和抵制。

随着时代变迁,华人“爬藤”的势头虽然并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但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华人父母在对待自己子女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上心态更开放,对子女素质和性格的培养更为关注。

除了继续努力抓学习成绩外,华人“爬藤”的段位不断提升。如今亚洲孩子不再被视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们在体育、音乐、辩论和各种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了,这些年美国奥运代表队亚裔比例的逐渐提高就是有力的证明。家长们也不甘示弱,在学区捐款方面不再给人小气之感,而是往往能做出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贡献,亚裔这些年为大学捐款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早些年在美华人父母逼着子女“爬藤”的负面效应,如今已开始显现。不少人从常春藤盟校毕业后的结局不如当初那么理想,或者在被推进名校后开始决定走自己的路,带着逆反的心态飘离主流社会,甚至疏远自己的父母。类似情况让一些华人父母对自身的“爬藤”情结进行反省,他们意识到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和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不乏没有名校背景也能成功的例子。华人的名校情结,一方面是来自某种虚荣心和攀比心,另一方面也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传统认知心理有关。终究,年轻一代的路无论是否经过名校的大门,都需要他们自己走,属于他们的精彩也要他们自己去实现。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