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旅行社
出境游旅行社市场持续升温的最主要驱动力可以归纳如下。
驱动要素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突破阀值。亚洲国家或地区人均GDP从5,000-8,000美元向15,000-20,000美元过渡的阶段是出境旅游爆发的阀值。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的经济发达省市,人均GDP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强,这五个省份的出境游人数占到了全国的六成以上。中国尽管出境旅游人数巨大,但是出国旅游人数并不高。目前,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出境游仍然处在从国内游向出国游转化的过渡阶段,未来出国游的增长可能超于预期。
出境游旅行社
驱动要素二:人民币外升内贬,境外消费愈加便宜。人民币外升内贬刺激了出境游特别是去境外购物消费的需求。中国出境游客的主要消费为购物,超过一半(57.8%)的游客旅游时花销最大的项目是购物,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贬值使得境外的商品变得更便宜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过去十年的物价持续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使得国内的商品反而变贵了。
驱动要素三:签证放宽,多国争夺中国游客。携程旅行网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亚洲、欧洲、美洲等10 多个热门目的地国家,包括日本、土耳其、印度等,针对中国游客推出签证便利政策,主要包括开放免签落地签、延长多次往返签证、简化签证材料、实施电子签证、免签证费、缩短办签时间等。随着APEC 后各国对华签证政策的放松,大量游客去往新开放的旅游目的地,“签证效应”显现。
出国跟团游依然火爆,综合旅游服务运营商更具竞争优势。
相比国内游,出境游的游客更愿意选择跟团游而非自由行。总体来看,出境游市场集中度较低,即使是携程在线上也只占不到30%的市场份额,未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各家旅行社都有机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出境游旅行社
出境游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丰富的上游旅游资源优势,能否高效整合上游要素资源和下游客户需求,是否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及时把握和引领市场动向,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高品质的出境游产品和服务。
产业链延伸,向上布局目的地市场,向下争夺零售渠道。
无论是传统旅行社还是OTA (Online Travel Agent) 都在进行产业链延伸,向上下游布局,其中向上游的扩张主要通过资源整合来抢占目的地服务市场。
展望2015 年,我们认为旅游业将呈现线上线下互相融合渗透趋势加剧,以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相结合,既提供差异化零售服务,又能满足不同客户旅游产品批发需求并能够提供完善的目的地资源服务和管理的出境游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正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对比出境游旅行社、中外旅行社经营模式,国内旅行社发展趋势归纳如下。
第一,国内社门店数远小于国外社,扩大直销网络势在必行。从国外大型旅游服务商的发展历程来看,批发与零售一体化是旅行社做大做强的必然方式。无论途易、HanaTour 还是Thomas Cook 在线下都有上千家零售门店,专门销售本公司设计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这些直销渠道在公司整体的销售中占比也超过50%。
反观国内旅行社,由于此前只有国旅、中旅、青旅等少数几家旅行社拥有异地设立分社的许可,地方旅行社基本上只能在区域内经营竞争,这就导致国内市场整体的集中度较低,但在部分区域市场上,当地的数家旅行社牢牢掌握主要的市场份额.
出境游旅行社
第二,国外社重资产,国内社轻资产,获取上游优质旅游资源是关键。作为综合旅游服务商,途易和Thomos Cook 都在行业的上游资源端有所布局,覆盖了航空、酒店、游轮、地接社和目的地服务等旅游要素。
免税店和景区也可以算作是旅游产业链的上游,且与飞机、酒店、游轮相比,免税店和景区更具稀缺性,进入壁垒较高,能够带来更高的毛利率,对于进入产业链上游的旅行社来说,这显然是极佳的旅游资源。
第三,国外社线上业务已成熟,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全渠道O2O模式。面对信息技术的兴起,欧洲旅行社很早就开始对OTA公司进行收购,这使得旅行社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与国外社相比,国内社在产品设计和组合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外社不仅引进了第三方供应商,还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面对快速增长的在线旅游市场,传统旅行社纷纷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并购已有的OTA平台来向线上市场延伸。如中国国旅自建B2C预订和B2B旅游分销平台,开通中免商城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同时,OTA公司也通过开设线下体验门店或游客服务中心、收购传统线下旅行社或与大型旅游商合作等方式加速对线下渠道的渗透。如驴妈妈、携程、途牛、同程先后在全国各地开设线下门店,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