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比较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40年前,中美对彼此在教育方面的国策表达了重大关切,经过一番调查,对彼此的结论双双产生误判。
中美教育比较
据说,1979年6月,中国曾派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要点是:
1、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易如反掌;
3、重音体美,轻数理化;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总结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美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中美教育比较
同一年,作为回访,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也写了一份报告。
1、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前面,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
2、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
3、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总结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中美教育比较
结果怎么样?40年过去了,非“呵呵”无言以对,再没有人轻言“赶英超美”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育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知识型企业家,让中国难望项背。
再过10年,这个中美教育调查报告就将过去半个世纪。中美教育差距没有改观,甚至连争议都比以往要少很多。当局的麻木,民众的失望,都化作了这些年连年增长的留学生数量。
当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国求学的时候,国内教育却是屡见不堪,从教育投入不均衡,到校园丑闻,从幼儿园到大学,无一幸免。残酷的现实是,往往是一桩桩悲剧式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目光才有一瞥,有司也往往是程式化灭火。如此循环往复。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些年的教育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
文化根源——自由精神的缺失
“行而不得反求诸己”,面对当今文化实力与煌煌大国颇不匹配的现实,是时候从根源找寻答案。
中国学术文化成果的两大高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大”,无论从哪种维度,这两个时期所诞生的学说和大师都堪称冠绝古今。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不同于后来的“引蛇出洞”的“百花齐放”。它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儒、墨、道、法、兵等学派随便拿出一篇著作都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究其实,这一切得益于学派能独立于政治权势之外生存于世,能于宽松的氛围中各自申明主张。无论是操持哪家学问游说邦国,都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各国国君都是极尽敬贤之能。
后来的时代,“焚书坑儒”、“独尊儒术”、“文字狱”,因言获罪大行其道,学术的自由迸发再难见天日。专政无孔不入强如核污染,对这片土壤的影响深远。
西南联大诞生于山河破碎的年代,举国上下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即便这样,却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什么原因?
这一切得益于大师治校筑自由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属于西南联大的风骨。也属于那个时代。
大学,非高楼,非高墙,而是大师之谓。当教授治校成为历史,象牙塔则不见星空。
今天的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问题,源于教育本身有问题。
钱理群评论现代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晓松说:现在的教育,只教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没有风骨,学生不再求知!
人们感慨: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了。
而教育的问题又源于什么问题?说多了容易404。所以,他们没有说出来的,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自有精神的缺失,才是文化学术没落的根源。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除了难以改变的根源问题。还有什么因素在加剧我们与世界一流教育的差距?
教育投入有差距
在教育总投入上,虽然中国的投入不断地增加,但绝对量上与美国还具有一定差距,2010年中国的教育投入总额仅为美国教育投入的22.8%, 2016年为45.82%。
在人均教育投入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教育经费水平较低。近7年以来,美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保持在在2500美元以上,而我国仅为几百美元。2010年,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是中国的20倍,虽然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目前美国仍领先中国十倍左右。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从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中国顶尖高校的整体实力远不如美国。近三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32所高校入围世界排名前1000高校名单。2017年最多,有39所,排名最靠前的清华大学位列名单第25位;而美国平均每年有152所大学入围,2017年高校数量达157所。中美高等教育的之间巨大差距有历史原因,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相关的是,优质资源的再循环。在美国,教师学历普遍较高,要求中、小学专任教师至少是本科学历。早在2001年年底,美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率就超过60%,而中国,专科以上小学教师比例尚且不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就是这一情况的集中反应。
民主氛围的荒漠
美国教育精神的核心就是民主——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宽容精神以及权利与责任公民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严重存在着种种非民主现象,比如“话语霸权”充斥着课堂,本应生机勃勃的学堂,变成了鸦雀无声的“教堂”;机械的标准答案禁锢着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教育我们又焉能期望它能培养出有着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和合作的习惯的现代人才呢?
因为我们的教育过多关注的是智商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灌输,有时甚至畸形发展成为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美国教育重视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更多关注的是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都说中国孩子是“高分低能”,美国孩子是“低分高能,是有原因的。我们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还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呢?我想前者是“学多悟少”,后者是“学少悟多”。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呢?
学生上课不能随便?
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的确有许多中国学生没有的自由,如:上课不用端坐在桌前,歪着、斜着、 半躺着,课上可以随时去洗手间,讨论问题、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可以任意向老师 提问,这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但我同时发现,不管是干什么,他们都是以尽量不打扰别人为原则,即便是在最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学生们之间也很少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打闹嬉戏的现象更没看到。老师在讲课时每个学生都认真听讲,别的同学发言时其他人都会认真倾听,讨论问题时也是先听完别人的观点再发言。
美国基础教育方面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技术及实践性知识中学实行选修制,设置了学术性、中间性及职业性选修课,初中和高中选修课分别占总课程的1/3和1/2。 教学灵活多样,如中、小学教师经常出思考题,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找答案。
美国儿童教育特殊营养——尊重
在美国,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 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时大人不但要认真听,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低人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太过分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重温1979年中美双方关于教育对彼此的误判,发人深思。
中国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
真正学习好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懂得的东西越多越好,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而西方人尊崇新知,即新的发现、创造或创新。“把你的思维带到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而我们拨开历史烟云,那一篇辉煌的章节,写满了答案。但是“时代”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其他,岂不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