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托福,100托福的孩子录的比105的孩子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哪怕同一所学校录取的中国孩子,标化也会有5-10分的差距。真的没有其他申请的中国孩子标化更高么?一定是有的,但最后倒在了面试这一关。之前采访The Hill School的招生副主任David Mullen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高中 托福
其中较为精彩的一段论述:举个例子,一个在香港读国际学校的姑娘,没培训过托福,裸考95分。另一个在内地城市长大的男孩,就读当地名校。他花费大量时间将托福考到115分。面试时,两人也完全不一样。有种错觉姑娘是洛杉矶土生土长的,而内地小孩明显感觉就是中国长大的。
引起差异的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学校希望孩子是能通过英语完成所有思考过程的,而不是“听到英语->脑子里翻译成中文->用中文想好回答->翻译成英文回答”。这个差异对经验颇丰面试官来说,一眼就能辨识。如果学校只能从这两个孩子里选一个,在无视其他条件的前提下,招生官会选择那个95分的香港姑娘。
更不用说在实际情况中,这样的香港姑娘往往托福也能考到105分以上。虽然标化很重要,但如果有110分的托福成绩,而面试只有95的水准,招生官会非常 失望。相比之下,托福成绩95分但面试水准有100以上的孩子会更让招生官喜欢。
在随后的闲聊中,招生官还向中国家长传递另一个信息:学校要求GPA,中国孩子后来都拿到了全A;学校要求托福,中国孩子都刷上了105;学校要求推荐信,中国孩子能够拿出数学、英语老师甚至校长穷尽赞美之词的推荐信;学校要求课外活动,中国孩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各种组织的发起人领导人和小慈善家、小公益家。
这些都很好,但当所有申请者都很优秀的时候,学校只有通过面试才能还原孩子的本来面貌,因为面试是最难准备的,甚至一些面试时的小动作也会体现孩子的底蕴究竟如何。凭招生官多年的经验,孩子面试的表现是长期积淀还是匆促习得,几句话就能感觉出。
学校更希望看到一个利用暑假参加各种活动以增长自己见识的中国孩子,而不是一个靠暑假刷分数以试图进入面试环节的中国孩子。
托福只是一块敲门砖,这同样适用于SSAT、申请材料等一切可以前期准备的东西。如果把敲门砖定的太高,可能会过于盲目并间接提高身边竞争者的平均水准。申请名校,标化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在申请前,孩子真的只有95分的实力,那就将100-105分水准的学校作为冲刺校吧!而不是当花费大量时间把托福刷上了110分以后,以为100-105分的学校就信手拈来。
因为招生官在面试时能看出孩子骨子里就是95分的托福实力,“不端不装”、“认清自己”在招生官眼里也不失为一个加分点。长远来说,若95分的孩子去了110分的学校,也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强压力,跟不上学习进度,丧失自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