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弟弟

今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的最后一年,明年年初他将离开白宫,结束为期8年的美国总统生涯。恰逢此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的中国,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奥巴马·狄善九旅居中国深圳14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讲述了自祖父起家族的奋斗、他的哥哥贝拉克·奥巴马登上美国权力顶峰的故事,以及他与哥哥之间既深厚又复杂的兄弟情谊。

   

《奥巴马的弟弟》

奥巴马的弟弟

棕色皮肤、黑发、黑眼睛、脸庞瘦削、身材高大结实,马克·奥巴马·狄善九不仅与美国总统共享着同一个姓氏,而且从外形上,你能轻而易举地找出两人的相似之处。不过,创作钢琴曲、穿唐装、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精通书法的马克,是有别于美国总统的另一个奥巴马

在这本回忆录之前,马克写过一本名为《从内罗毕到深圳》的小说,这本书可以说是马克的一部半自传色彩的小说。对于这两本书的区别,马克说:“《从内罗毕到深圳》的内容虽然是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写成的,然而,其中大部分材料都是虚构的,而我写这本回忆录的原因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更完整的故事,与此同时,也回答了一些由第一本书提出的问题。”

奥巴马总统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生道路却如此不同?在马克的书中,最引人关注的细节是马克与奥巴马总统的人生交集,包括他印象中的父亲老奥巴马,他们兄弟二人在肯尼亚的共同文化之根,以及他们在美国的相互交往等。马克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这本书理解他和他的家族。

马克的家庭很复杂,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是第一个到美国留学的肯尼亚人。他富有才华,生活却放荡不羁,有过4次婚姻。在夏威夷大学时,他和美国姑娘邓纳姆结婚,生下了贝拉克,而在哈佛大学时,他又认识了新妻子露丝,二人回到肯尼亚结婚,并生下了马克。马克还有很多亲戚和兄弟姐妹生活在美国、欧洲、非洲,因此,这个家庭很像一个小联合国,它代表了多元文化,而多个国家、多种文化间有冲突,也有和谐。

对于这种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马克说:“相比在单一文化中生活的人,多元文化中生活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容易适应一个陌生的国度或环境。尽管如此,我依旧认为适应一个陌生国度需要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是努力学习这里的文化,二是懂得感恩并回馈这里的一切。”

在马克的人生中,老奥巴马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比起他的总统儿子,政治舞台上的老奥巴马显得郁郁不得志,当年,从美国回肯尼亚后,他虽然在肯尼亚的运输部和财政部任职,却在政治斗争中落败,退出政坛,最终死于车祸。

总结自己的人生,马克曾说:“我出生在肯尼亚,在美国迷失了自我,却又在中国获得重生。”高中毕业后,马克从肯尼亚去了美国,相继获得布朗大学理科学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硕士和埃默里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了16年,直到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景气,马克失业了,人生也随之陷入了低谷。

2002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参加了一个美中文化交流项目,第一站就是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做外教,同时每周去福利院做义工,教孩子们弹钢琴,而在热心慈善的同时,也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中国,他的事业开始顺利起步。

马克曾经总结过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相同点,那就是,“拥有美满的家庭,拥有好工作,能够享受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在中国,他对自己感到很满意

如今,他经营着一家国际咨询公司,为在非洲、亚洲及美国投资的商家提供信息服务,并创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推动中国、美国和肯尼亚的文化交流及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校筹款。此外,对马克而言,来到中国最大的收获,恐怕还是他在2008年娶到一位河南媳妇,夫妻二人现定居深圳。

不过,马克在中国平静的生活于2007年出现了波澜,那一年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而后成功入主白宫,从此,作为美国总统弟弟的马克,生活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当他宣布他将竞选总统时,我震惊又惊慌,说实话,我还有点生气,因为我可以算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我不希望记者打扰我在深圳平静的生活。不过,在我心底,我依旧为他感到骄傲。”马克说。

不论奥巴马知名度如何响亮,马克依旧过着“漂”在深圳的生活,遗传了父亲聪明头脑的他,醉心于中国书法艺术,出版过3张钢琴CD。如今,他正在撰写一部有关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论著。对于马克来说,除了“奥巴马弟弟”之外,他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他有自己的身份和成就,这一切完全不靠哥哥。

《奥巴马的弟弟》

奥巴马的弟弟

对  话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真正来到中国以后,你觉得中国和你曾经印象中有何不同之处吗?

马克:曾经,我以为我会在很多方面受到约束,甚至交友和穿衣都会受到限制。来到中国后我发现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中国人的思想也是十分开放的,性格也很热情、开朗,另外,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竟是那样的迷人。

快报:如今,你每周都会去福利院教孩子们弹钢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想法?

马克:我从2002年来深圳的第一周开始做这件事,刚开始每周一次,到现在大概一个月去两次福利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与中国建立一种蕴含情感和关爱的关系,而非纯粹的商业与学习交流的联系。另外,我相信音乐的力量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快报:你的普通话口语已经通过七级水平考试,还喜欢书法,据我所知,很多外国朋友都觉得中文很难学,能说说你学习中文时的感受吗?

马克:我觉得学习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和阅读,你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每日学习时间表。很长时间以来,我每天花费约3至4小时练习听力、口语、写作和阅读,阅读诸如《红楼梦》和《唐诗三百首》这类书籍也能帮助记忆。每次学习,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项挑战,对我来说,学习中要保持激情,才能让这件事更有意义。

快报:曾经,你从肯尼亚到美国,之后又来到中国,如果像之前在美国时那样生活遇到困境,你是否还会选择离开中国呢?

马克:如今,我在中国生活得很开心。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那或许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吧!现在的我与中国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当年我离开美国时,我并不知道我会在中国待这么长时间,只觉得这是我期待的一次人生冒险之旅。那时的我并不是从美国出走,而是追寻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点赞